close
孩子,有的,父母,能力,使他
提問: 兒子入園后顯得很煩躁怎么辦 問題補充: 我的兒子2歲8個月,今年9月份讀幼兒園小班,從入園第二天起就顯得很煩躁,不停地問老師同樣的問題"有沒有到時間放學呀?我媽媽有沒有來接我呀?我要回家,我要回家......."中午在幼兒園睡不好,回家后晚上睡覺也很不安穩,不停地哭鬧,一下說要去客廳睡,到了客廳又說要進房間,抱他進房間又說要出去睡,反反復復,不停地鬧,差不多要鬧到天亮.我不知道這僅僅是入園不適應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,心里很害怕.不知其他的孩子會不會有類似的問題,有沒有前輩家長可以告訴我怎么辦? 医师解答: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關鍵轉折期,當他走出圍著他轉的家庭,走進集體,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時,由于幼兒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的不同,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。父母應該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,做好家園銜接工作,以盡快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。

  入園焦慮:

  研究發現,幼兒入園焦慮一般為分離性焦慮,持續時間通常是13個月。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,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,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,他們開始想家,開始哭鬧;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,不肯上幼兒園;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,神經質地自言自語“我要回家,我要媽媽”;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的種種不適,如頭痛、肚痛、尿頻等現象,一回家癥狀馬上消失。孩子這些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如不及時加以糾正,會嚴重影響其正常學習和生活。 

  產生原因:

  行為科學認為,幼兒年齡小,身體機能的發育尚不完善,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完善,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、適應能力都比較差。而且幼兒園和家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,幼兒已適應了家庭那種比較寬松、自由的環境,進入幼兒園后,面對陌生的環境、陌生的伙伴和教師以及幼兒園的一套常規,孩子往往表現出無所適從。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、親人朝夕相處,建立了依戀情感,一旦離開,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而產生焦慮。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,到吃午飯、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、想媽媽。

  解決方法:

  孩子入園的銜接,說到底是家園銜接的問題,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,幼兒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:

  創造條件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:孩子入園前,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玩,使他逐漸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。父母事先可以去幼兒園了解其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,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,以便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生活。

  利用故事和兒歌,使孩子向往幼兒園生活: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講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,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,是他們學習本領的地方,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。

  鼓勵孩子出去交往:父母可以采用放出去、請進來的方法,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,尤其是和同齡的小伙伴玩,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。

  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:如自己吃飯、自己上廁所等,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。

  主動和老師接觸:生好感和信任感。

  只要引導有方,相信孩子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全新生活。

參考文獻:中國兒童教育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ng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